THE LATEST INFORMATION
| 新闻动态 |
近年来随着责任区管理制度落地和深入,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自律组织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。这些组织通过创新治理模式破解城市难题,在责任区制度实施、美丽街区建设、薄弱区域治理等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既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,也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窗口。
在责任区管理制度深化过程中,特色自治实践不断涌现:有的以商户自律公约重塑街区面貌,有的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共治效能提升,这些优秀案例正以温暖底色绘就人民城市治理新图景,彰显着基层治理的蓬勃生命力。本期请继续跟着小编看看有哪些优秀案例吧~
在青浦朱家角古镇,有个面对街区、社区、景区 “三区融合” 复杂局面的自律组织,成绩斐然。2020年,朱家角镇北大街自律组织成立;由北大街居民区党总支牵头,商铺党支部、镇相关职能部门参与,旨在全力提升北大街的市容环境,为游客创造美好的价值体验。
完善运行机制,明确成员职责,借会议制度定期自查考核,调动成员积极性。分批次对商户开展市容、诚信、消防、反诈等宣传培训;组织城市清洁日等活动,引导商户落实门前责任制,营造整洁经营环境。
吸纳居民志愿者与商铺业主,构建 “党建联盟 + 自律组织 + 志愿团队” 三方自治架构,通过在各类项目和创建工作里开展公益、便民服务,擦亮志愿服务品牌,惠及更多居民。
以党建为引领,扩大党群服务矩阵,推出7大服务板块,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。联合职能部门,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等议题商讨,助力城市管理。
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品尊街区包含1条咖啡文化街、1所幼儿园,顺丰、京东、中通、盒马等新业态就业群体120余人。“品尊源”自律组织成立于2024年2月,实行全域门责制,成员单位25家,由轨交岚皋路站、管弄二三街坊、居民代表、新业态从业代表、商户代表等成员组成。
内有网红打卡地“啡常品尊”咖啡一条街,通过对咖啡街的改造,开展咖啡嘉年华等活动,打造街区咖啡文化及传统非遗文化。通过党建引领、众享会议事平台工作机制,成功升级改造靠谱小站、靠谱早餐亭、党建驿站等多处便民服务站点。
以实干、实地、实效对应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自律组织架构运行、自律组织宣传阵地和自律组织管理实效,整合区域资源,形成共治、共享、共建、共管的运行理念。
通过商区治理带头人、街区治理带头人、社区治理带头人,整合区域资源,做好区域治理建设。
浦东潍坊新村街道深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,2021年依托街事会平台成立崂山路街区自律组织,为街区内的企业、单位、商户及居民搭建了一个高效、开放的协商议事平台,促进多方共同参与街区管理,有效提升街区整体品质与经营环境。
变二元化管理为多元化主体平等参与,依托“1136”治理体系,实现街区的协商共治、全域参与。成立崂山路联合党支部,吸纳20家商户、7家单位、7个居民区,共34家以党建为纽带,并民主选举产生街长。建立街长制“一会一制”协商共治平台,共同制定《商户诚信自律公约》,积极开展协商议事,破解治理难题,推动垃圾分类及环境整治,提升街区风貌,化解居商矛盾,投诉案件逐年下降。
建立自律管理机制,制定自律章程,建立责任区信息台账,实行巡查全覆盖,将市容环境、垃圾分类等纳入自我监管。推行“每周一请、每月一提、每季一评、每季一聚”制度,定期开展街区运动会、咖啡品鉴、保健预安博体育网站防等丰富活动。形成“需求、资源、项目”三项清单,为商户和居民提供定制化服务,发放“沿街餐饮店开店一件事办理指南”,助力辖区内餐饮业良性发展。
推出“街事通”小程序,涵盖党建引领、营商环境等模块,通过“码上知、码上提、码上办、码上享”实现商户全周期管理和街区事务处置。提供开店指南、政策宣传、问题反馈等服务,增强商户获得感,提升街区活力,推动公众参与街区治理更便捷高效。
成立于2024年5月的“掌柜说”街区议事会,由南码头路街道浦三路上的20家门责单位组成,秉承主动参与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的治理模式,推动区域环境治理从“被管”到“他律”再走向“自律”。
运用党建引领微网格运行机制,通过“三清单”工作法,整合社区资源,组建商户联盟,形成治理合力;进行平台机制联动,加强与相关部门平台的沟通协作,建立商户履约清单和服务资源清单,形成“多方参与、齐抓共管”的治理格局。
借助社区数字化治理平台,构建以街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“掌柜说”为核心的议事机制,实施“自主提事、民主议事、约请推事、跟踪监事”的流程,确保每月至少举行一次“掌柜说”,每年至少解决一个街区关键议题;建立以20余家议事会骨干商户和居民区志愿者为核心的“掌柜说”街区巡访志愿者团队。
自律组织成立以来,不断拓展服务内容,组织每月“掌柜福袋”活动,实现商居双赢,开展“南风吉事”社区嘉年华、“浦三吉市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市集”等活动,促进商居和谐稳定发展与市容环境有序共治。